1. 如何移除控件样式

//移除原有样式
style()->unpolish(ui->btn);
//必须要有下面这行不然还是不会卸载
ui->btn->setStyleSheet("");
//重新设置新的该控件的样式。
style()->polish(ui->btn);

2. 如何让每个控件都有独立的句柄

QApplication a(argc, argv);
a.setAttribute(Qt::AA_NativeWindows);

3. 如果已知背景色,能够清晰的绘制文字,需要计算前景色

//根据背景色自动计算合适的前景色
double gray = (0.299 * color.red() + 0.587 * color.green() + 0.114 * color.blue()) / 255;
QColor textColor = gray > 0.5 ? Qt::black : Qt::white;

4. QSS 文件的默认格式是ANSI,不支持UTF8,否则QFile realAll 后没效果

5. Qt中文乱码 需要代码文件格式为 utf8-BOM

6. Q_DECLARE_META_TYPE 和 qRegisterMetaType

Q_DECLARE_META_TYPE 的使用场景

  • 在信号与槽中传递自定义类型:当您需要在信号与槽之间传递自定义的数据类型时,您需要使用 Q_DECLARE_METATYPE 宏将该类型注册到元对象系统中。这样,Qt 的元对象系统就能够了解这个自定义类型,从而能够正确地处理信号与槽的传递。

  • 在属性系统中使用自定义类型:如果您希望在 Qt 的属性系统中使用自定义类型,您也需要使用 Q_DECLARE_METATYPE 宏将该类型注册到元对象系统中。这样,您就可以在 Qt 的属性系统中使用这些自定义类型,并能够正确地处理属性的设置与获取。

  • 在 QVariant 转换中使用自定义类型:当您希望将自定义类型存储在 QVariant 中,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类型转换时,您需要使用 Q_DECLARE_METATYPE 宏将该类型注册到元对象系统中。这样,Qt 就能够正确地进行 QVariant 与自定义类型之间的转换。

qRegisterMetaType

  • 何时注册:

    • 在主线程的初始化阶段,通常在应用程序的入口处,比如 main() 函数中。

    • 在涉及多线程通信的代码中,比如在创建新线程之后,但在实际传递自定义类型的数据之前。

  • 能否重复注册

Qt 文档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是否可以重复注册相同的类型。根据一般经验来看,通常情况下重复注册相同类型应该是安全的,因为Qt会确保相同类型的注册只会进行一次。如果已经注册过相同类型,再次调用qRegisterMetaType()函数应该不会引起问题。

7. QVariant

简单描述下什么是QVariant

QVariant 是 Qt 框架中的一个类,用于在不同数据类型之间进行类型安全的转换。它可以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并且可以在需要时将这些数据转换为其他类型。这使得在 Qt 应用程序中处理各种数据类型变得更加灵活和方便。

QVariant 可以存储诸如整数、浮点数、布尔值、字符串、日期时间、列表、映射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它还可以存储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只要这些类型实现了 Qt 的元对象系统(Meta-Object System)。

在 Qt 中,QVariant 可以用于在不同模块之间传递数据,也可以用于在不同数据类型之间进行转换,例如在模型视图编程中,可以使用 QVariant 存储模型中的数据,并在视图中进行显示。

总之,QVariant 是 Qt 中用于处理各种数据类型的一种通用类,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式来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使得数据的处理更加灵活和便捷。

为什么会需要QVariant

Because C++ forbids unions from including types that have non-default constructors or destructors, most interesting Qt classes cannot be used in unions. Without QVariant, this would be a problem for QObject::property() and for database work, etc.

自定义数据类型如何支持使用QVariant 进行转换

使用Q_DECLARE_META_TYPE

为什么会出现 QVariant 的 canConvert 返回true 但,convert 返回false 的情况

This is typically because canConvert() only reports the general ability of QVariant to convert between types given suitable data; it is still possible to supply data which cannot actually be converted.

For example, canConvert(Int) would return true when called on a variant containing a string because, in principle, QVariant is able to convert strings of numbers to integers. However, if the string contains non-numeric characters, it cannot be converted to an integer, and any attempt to convert it will fail. Hence,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both functions return true for a successful conversion.

canConvert() 只检查了数据类型之间的的转换能力,比如QString → int ,canconvert 返回了true,但如果字符串包含了非数字字符,那么在convert () 时实际返回了false

8. 信号和槽

什么是信号和槽机制?

信号和槽是Qt中用于对象间通信的机制,可以跨越不同对象、线程和模块。当特定事件发生时,一个对象发出信号,而另一个对象(槽)会在信号触发时执行相应的操作

如何处理信号和槽的线程安全性?

Qt的信号和槽机制是线程安全的,可以在不同线程之间进行通信。在跨线程通信时,Qt会自动将信号的参数复制到接收槽所在的线程。

如何处理自定义类型的信号和槽

使用 qRegisterMetaType() 函数和 Q_DECLARE_METATYPE 宏来注册和处理自定义类型。这样可以确保Qt能够正确处理自定义类型的信号和槽。

Qt中的信号和槽是如何实现的?

Qt的信号和槽是通过元对象系统实现的。在编译时,Qt会生成一个元对象(包含信号和槽的信息),并在运行时使用这些信息来实现信号和槽的连接和调用。

信号和槽的重载函数

如果一个类中存在多个同名但参数列表不同的信号或槽,可以使用 SIGNAL() 和 SLOT() 宏来区分不同的信号和槽。例如,SIGNAL(clicked()) 和 SIGNAL(clicked(bool))。

信号和槽的底层实现原理是什么

Qt的信号和槽机制是基于元对象系统和事件处理机制实现的。在运行时,Qt会根据元对象系统中的信息,动态地建立信号和槽之间的连接,并在特定事件发生时触发相应的槽函数。

可以在信号槽内传递引用吗

信号和槽可以传递引用,不带const,但需要注意潜在的风险。传递非const引用可能导致数据被槽函数修改,这可能会引起意外的行为或错误。因此,在传递非const引用时,需要确保槽函数的设计不会意外修改传递的数据。

信号和槽的参数可以不对等吗 / 如何体现信号和槽的灵活性

在Qt中,信号和槽的参数可以是不对等的。这意味着信号可以传递参数,而连接的槽可以不接收这些参数,或者槽可以接收的参数类型可以与信号传递的参数类型不完全匹配。

具体来说,Qt的信号槽机制是宽松的,它允许以下情况的发生:

  1. 信号传递参数,槽不接收参数:信号可以传递参数,但连接的槽可以选择忽略这些参数,也可以不声明参数。在这种情况下,槽将会被调用,但不会接收信号传递的参数。

  2. 信号传递参数类型与槽参数类型不完全匹配:如果信号传递的参数类型与槽声明的参数类型不完全匹配,Qt会尝试进行类型转换。如果类型转换是可能的,那么槽将会被调用,并且参数会被转换后传递给槽。

  3. 槽声明了更多的参数:槽可以声明比信号传递的参数更多的参数,这些额外的参数可以用来接收其他信息,但这些额外的参数并不会接收信号传递的参数。

这种宽松的参数匹配机制使得信号槽机制非常灵活,允许开发者在一定程度上不必严格匹配信号和槽的参数,从而增加了其灵活性和可复用性。

如何选择信号槽和回调函数

  • 信号槽机制

    • 实现方式:信号槽机制是Qt框架中独有的一种机制,用于处理对象间的通信。它通过QObject的元对象系统实现,允许一个对象(信号)发出信号,而其他对象(槽)可以接收并对这些信号做出响应。

    • 使用场景:主要用于处理GUI编程中的事件和用户交互,例如按钮点击、数值变化等。它也可以用于非GUI的事件处理,比如网络通信、线程间通信等。

  • 回调函数

    • 实现方式:回调函数是一种通用的编程模式,它通过函数指针、函数对象或者函数引用来实现。在C++中,回调函数通常用于事件驱动编程、异步操作、事件处理等场景。

    • 使用场景:常用于异步操作完成后的通知、事件处理、状态变化等。在C++中,回调函数可以作为参数传递给其他函数,以便在特定事件发生时被调用

  • 区别:

    • 连接方式:信号槽机制是通过特定的连接方式将信号和槽关联起来,而回调函数通常是直接将函数指针或函数对象传递给其他函数或模块。

    • 对象关联:信号槽机制通常用于对象间的通信,而回调函数可以是全局函数、静态函数,或者对象的成员函数。

    • 灵活性:信号槽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比回调函数更加灵活,因为它可以支持多对多的连接关系,而回调函数通常是一对一的关系。

  • 为什么使用信号槽而不是回调函数进行对象间的通信

    • 回调函数的本质是“你想让别人的代码执行你的代码,而别人的代码你又不能动”这种需求下产生的。

       回调函数是函数指针的一种用法,如果多个类都关注某个类的状态变化,此时需要维护一个列表,以存放多个回调函数的地址。对于每一个被关注的类,都需要做类似的工作,因此这种做法效率低,不灵活。

    • Qt使用信号与槽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程序员只需要指定一个类含有哪些信号函数、哪些槽函数,Qt会处理信号函数和槽函数之间的绑定。当信号函数被调用时,Qt会找到并执行与其绑定的槽函数。允许一个信号函数和多个槽函数绑定,Qt会依次找到并执行与一个信号函数绑定的所有槽函数,这种处理方式更灵活。

    • Qt信号与槽机制降低了Qt对象的耦合度。

9. MVC架构和MV架构

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

  1. Model(模型):模型代表应用程序中用于处理数据逻辑的部分。它负责管理应用程序的数据、业务逻辑、以及与数据库的交互。模型不依赖于视图或控制器,它只关注数据的处理和管理。

  2. View(视图):视图是用户界面的表示。它负责将模型中的数据呈现给用户,并且通常会响应用户的输入。视图不应该包含业务逻辑,而是专注于呈现数据和与用户交互。

  3. Controller(控制器):控制器充当模型和视图之间的中介。它接收来自视图的用户输入,然后根据输入更新模型的数据或状态,并且更新视图以反映这些变化。控制器负责协调应用程序的行为

MV(Model-View)架构

MV架构是MVC的一种简化形式,通常在轻量级框架或小型应用程序中使用。

  1. Model(模型):与MVC中的模型类似,负责处理数据逻辑。

  2. View(视图):与MVC中的视图类似,负责用户界面的表示。

在MV架构中,没有明确的控制器。相反,视图可以直接与模型进行交互,而不需要通过控制器。这种模式适用于简单的应用程序,其中控制逻辑相对较少。

总结

  • MVC和MV都是用于组织应用程序代码的常见架构模式。

  • MVC包含了一个专门的控制器来协调模型和视图之间的交互,而MV则省略了这一点。

  • MVC适用于大型应用程序,其中需要更多的控制逻辑和复杂的交互,而MV则适用于轻量级应用程序或者控制逻辑相对简单的场景。

选择哪种架构取决于应用程序的规模、复杂性和开发团队的偏好,以及所使用的开发框架和工具。

10. 插件架构 MVVM架构

插件架构

插件架构是一种使得应用程序能够动态加载和卸载插件(或模块)的设计模式。主要特点包括:

  1. 动态加载:应用程序本身只包含核心功能,而额外的功能通过插件进行扩展。这些插件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加载和卸载,使得应用程序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2. 松耦合:插件通常与主应用程序松耦合,插件之间也是相对独立的。这种设计使得开发者可以单独开发和维护不同的插件,而不必担心对主应用程序的影响。

  3. 扩展性:通过插件架构,应用程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动态增加或减少功能,从而提升了应用程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MVVM架构

MVVM是一种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架构模式,它主要应用于桌面应用程序和前端开发。主要特点包括:

  1. Model(模型):与业务逻辑和数据操作相关的部分,通常与后端数据交互。

  2. View(视图):用户界面的表示层,负责展示数据给用户并处理用户输入。

  3. ViewModel(视图模型):连接视图和模型的中介,负责处理视图的展示逻辑和业务逻辑,以及向视图暴露可以绑定的数据。视图模型使得视图与模型解耦,并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方式来管理视图状态和逻辑。

区别与应用场景

  • 设计理念:插件架构主要关注应用程序的模块化和扩展性,适合需要动态加载功能或者插件的复杂应用程序。而MVVM架构更侧重于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尤其适用于需要大量交互和数据绑定的前端应用程序。

  • 应用场景:插件架构通常应用于大型桌面软件、IDE(集成开发环境)、内容管理系统等,其中不同的插件提供不同的功能扩展。而MVVM架构更常见于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桌面应用程序以及移动应用程序的前端开发中,特别是需要处理大量用户交互和复杂数据展示的场景。


本站由 困困鱼 使用 Stellar 创建。